房产商泄露上亿条个人购房信息
中国青年网讯,2016年11月,西安警方对一起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,在一家房产中介的办公电脑里发现了上千条业主的个人信息,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业主所住小区的门牌号、房屋面积,业主的姓名、电话,甚至还有业主本人的身份证号码、工作单位等。这些涉及到业主隐私的信息资料明显超出了房产中介的经营范围,办案民警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,其结果证实了之前的判断:电脑里这些详细的个人信息的确来路不正。警方展开了持续的调查,一个月后,一个名叫向某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,他被认为是这起案件的关键人物,办案人员在向某的电脑里发现了共计40个G的涉案电子数据。向某掌握的个人信息数量之多让警方感到吃惊,据初步统计,向某的这个信息库里还包括西安一些高档商场的会员卡信息、以及高档轿车车主的资料、和企业法人的信息。向某把这些信息四处贩卖,最初引起警方怀疑的那家房产中介只是向某众多买家中的一个。警方调查发现,信息泄露的源头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。也就是在客户买完房之后,在房地产开发公司登记的购房信息,从这里边被泄露出去的。一旦信息被泄露出去后,就会在整个市场扩散开来。经过西安警方数月的调查,截至目前包括向某在内,有15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当地检察机关批捕,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。
贩卖个人信息可判刑
很多遭遇信息泄露的人会觉得维权很难,因为将自己信息出售的大都是一些单位的员工。其实,《刑法修正案九》已经明确单位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上负有监管责任。
我国《刑法》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,违反国家有关规定,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违反国家有关规定,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,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,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。
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,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。
单位犯前三款罪的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。
比如说:业主买房时,已经和开发商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,合同的附随义务,就是开发商应当保护好业主的信息。如果保护不善,开发商就要担责。
来源: 邳州律师